[助聽器] 一份不存在的雙週刊 /關於音樂, 電影, 閱讀, 失去的人和物, 時光旅行...如此種種/
3
7.11.07
Whodunwhat?
(071029.02)
《殺戮之病》一開始便是《終章》:
連續殺人犯蒲生稔行凶時當場被捕,在場的目擊者還有退休幹探樋口、一直懷疑自己兒子就是犯人的蒲生雅子。蒲生稔對所犯凶殘暴行直認不諱。名符其實斷正,案情至此無可爭議。
然後,restart。
把結果說在前頭的敘事遊戲如今可能司空見慣﹣﹣四字成語說是這樣說,不過其實也不怎麼「見慣」,起碼《殺戮之病》92年出版至今還未見過玩這個把戲玩得更出色的後來者。
我孫子武丸分別利用蒲生雅子/樋口/蒲生稔三個角色的敘事角度,把這宗情節凶殘的連續殺人事件從頭交待﹣﹣蒲生雅子為何懷疑自己的兒子/樋口怎樣捲入事件/蒲生稔的行凶動機和作案過程交待清清楚楚﹣﹣我孫子武丸對於蒲生稔支解女屍的描述,鉅細無遺得接近病態,讀者也因此更確定兇手絕非其他人。
推理小說三大懸疑:Whodunnit、Howdunnit、Whydunnit一開始便揭穿,還有甚麼可看?
讀了一半我開始以為自己在重讀《模仿犯》。
宮部美幸這部名作通過眾多登場人物(殺人犯/涉案者/證人/倖存者/受害人遺屬/探員/記者/犯人家屬/市民)自身的故事,述說連續殺人案背後的社會性(殺人案變成奇觀、 犯罪心態、慘案倖存者又怎樣怎樣),這種幾乎像「真實案件/報導文學/non-fiction」+磚頭般厚的作品我看一本都吃力﹣﹣我以後怕咗佢。
但﹣﹣
我孫子武丸明明是新本格派推理小說大將,從來不是社會派。新本格派賣的是詭計,讀者最大的快樂,是與作者鬥智(其實是「享受如何被作者騙到」),因此我有足夠理由期望作者利用「社會派推理小說」這件外衣,暗藏新本格派的迷陣。(我少不免一邊讀一邊擔心:萬一我孫子武丸名大於實﹣﹣萬一本書爛尾﹣﹣萬一萬一……)
結果在「蒲生稔真的是兇手」這個條件之下,我孫子武丸表演了一次精彩絕倫的敘事戲法!
懸疑小說常有「不到最後一頁不知結局如何」的吹捧語,不過通常是吹水。
但《殺戮之病》卻貨真價實的到了「最後一頁」(準確說是「最後半頁」)才來一個天翻地覆大逆轉﹣﹣可以透露的是:(!!!SPOILER ALERT!!!)讀者一開結便墮入圈套。
我願意用書面的叫賣口號來形容《殺戮之病》:石破天驚的詭計!
訂閱:
發佈留言 (Atom)
私事
- post-monitor
- 平行宇宙內
- 20世紀少年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