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080310.01)
售貨小姐問我「你要不要買my favorite spoon?」,我霎時間還真有點反應不過來。
那陣子我在用“窮人的方法”收集Arne Jacobsen的餐具,三天兩日便往Georg Jensen的店裡鑽,每次買一支匙一柄刀,說的是一百幾十元小買賣,我還是付現金的呢,常常要勞動小姐找零錢,很小家種氣的。
好在反正高級店下午很閑,人很好的小姐們也樂意(說不定她懷疑我是個微服出巡的有錢人,有朝一日會買下Henning Koppel那個天價銀水壺)總動員為我擒高爬低 ,只為找出一隻專門給左撇子用的匙。
我為人友善(=多口),有時也會乘機和她們打牙較起來。
﹣﹣不過,跟她們還未熟絡到要買「她的favorite spoon」吧?
小姐口中的“My favorite Spoon” ,其實是Torun設計的湯匙的名字。
(080311.01)
Torun的全名是Vivianna Torun Bulow-Hube,原藉瑞典,生於1927年,2004年卒。
無論用怎樣的標準來量度,她都是一位完全依循自己意志行事、特立獨行的前衛女子﹣﹣
18歲那年搭船過海去丹麥夜蒲,結果敝傢伙搞大咗(不用我提醒你:在1945年這是何等離經叛道的倫常醜聞);
讀書時代已立志做銀器匠,沒錢買貴重材料,便用銅線、藤枝甚至海邊拾來的石春,造出很非洲風格的首飾﹣﹣又居然有生意可做,讓她可以半工讀完成學業。
她後來移居巴黎,與沙特、馬蒂斯、畢加索(傳說她在海邊執石春時遇上畢大師,這種奇遇大概不是每天都發生)、Bud Powell、Charlie Mingus、Billie Holiday等人老友鬼鬼(“Day女士”據說便幫Torun買了不少首飾)。
她的朋友名冊,根本就是一部當代文化名人錄 (用今日的辭彙來說;Torun100%潮爆);
更勁爆的是她索性嫁了個非裔畫家(也不用我提醒你:在那個時代,一個北歐白人女子配黑人丈夫是何等離經叛道的婚姻);
Torun直至晚年仍創作不輟,更移居印尼耶加達(餘生也在此地渡過),成立銀器工作室﹣﹣不是以“全球化”為名招聘廉價勞工,而是為了“想令當地人學懂一門自立自養的手藝”,親身示範了什麼叫「有品」,不像某些經濟才俊富豪二代,發了財之後,終日想著如何發更大的財;
1962年她獲邀與畢加索等藝術家聯合在羅浮宮博物館參展(她是唯一一位以“工匠”身份參展),作品是一隻「只有秒針」的銀製腕錶。這隻腕錶後來被Georg Jensen看中投產,一直生產至今﹣﹣弔詭的是,經過多番「改良」,今日你買到的已是一只有時針有分針卻「沒有秒針」的「正常」手錶。
自此,20世紀現代設計史便不能漏掉Torun的名字了 。
(080311.02)
Torun的傳世名作是那些優雅得如非洲母神的銀飾,不管是一只戒指、一條項鍊,都是一件小型現代雕塑,活像把Brancusi把Alexander Calder作品穿戴上身,可惜我男人老狗無福消受﹣﹣實在要買也買不起。
好在我愛廚房,Torun又創作過美不勝收的刀叉餐具,讓我也可以滿足一下我病入膏肓的戀物癖。
我斷斷續續的買她為自己老鄉Dansk公司設計的〈Torun〉餐具,其手柄造形有如流動的舞步,和她的首飾風格如出一轍,光放在餐桌上已經是一幅美麗的風景。結果連得物無所用的cake server和carving set也買下﹣﹣鬼知尋常人家什麼時候有機會出動cake server。
那年在北池袋專賣北歐家品的Illums百貨貨架前掙扎良久,終於忍不住手把她當時新設計的〈Vivianna〉餐具其中一只餐叉帶回來,還高高興興的用來吃Pizza Hut外賣。結果高興過了頭,事後把叉子連同垃圾一併送了去堆填區。我現在想起還是很心痛。
(080312.02)
不過要選Torun最溫暖人心的作品,還是這只〈My favorite Spoon〉。
〈My favorite Spoon〉有兩隻,一隻是湯匙,一隻是小一號的甜品匙,都是純銀製。
手柄設計與《Vivianna》系列同源,絕妙的點子是在匙兜接近手柄的位置造出一個脊,於是盛湯時會形成一個心型。甜蜜成這樣子的一只匙,喝的是什麼已經沒關係。
這匙我還沒有機會用﹣﹣因為這只匙不是設計來自奉的。
它應該用來服侍你 “favorite” 的那人。
1 則留言:
Never think a spoon could be so romantic. After read your article, I'm in love with "My favorite spoon"!
Hope you will find your "favorite" one to serve soon!
Kari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