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助聽器] 一份不存在的雙週刊 /關於音樂, 電影, 閱讀, 失去的人和物, 時光旅行...如此種種/
3
30.10.07
in praise of lightness
(071022.01)
Radiohead的《In Rainbows》是一張(?)很「輕」的作品。
Italo Calvino在《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》中是這樣讚美「輕」的:
「如果要我為新的太平盛世選擇一種吉祥意象,我會選出以下這一個:詩人哲學家(指薄伽丘筆下的卡法澄第)乍然敏捷一躍,將自己揚舉於世界重力之上,顯示出自己雖有重量,但卻擁有掌握輕盈的奧秘;許多人視為時代活力的東西﹣﹣噪音、侵略、加速、咆哮﹣﹣屬於死亡的領域,就像停放鏽朽舊車的墳場一樣。」
(071026.01)
Radiohead對傳統唱片發行制度不滿由來已久,《In Rainbows》繞過唱片公司直接在radiohead.com開賣,除了向唱片業垂老巨人臉上吐口水,也是Radiohead創作上的實驗:
網上賣的《In Rainbows》分實物版和虛擬版。
估計:會訂購限量精裝的大概都是樂隊死忠支持者,大部份消費者應該會選擇虛擬的mp3檔案版(更大部份選擇吃免費午餐:只下載不付款)。
因此,可以假設樂隊灌錄這些新歌時,主要考量的是把音樂有效地轉換成虛擬版/mp3檔案時的可行性﹣﹣我說「 轉換成mp3檔案的可行性」,並非指數碼壓縮這類技術問題,而是「如何製作出適合在mp3機上播放的歌曲」。
(071026.02)
「虛擬」的第一定律就是「輕盈」。
(Virtual=沒有實體)
我的iPod體驗:Radiohead自《OK Computer》以來幾張專輯都不是「理想的iPod音樂」﹣﹣老實說這幾張深沉的專輯要求你在「理想環境」抱著「理想心情」來欣賞。等巴士殺時間聽《Kid A》聽《Amnesiac》中的某些段落,只令我煩躁焦慮﹣﹣幾個月前我終於把iPod中的Radiohead飛起。
我的「理想的iPod音樂」定義:a.長短適中、b.音量平均、c.旋律簡明、d.節奏流暢。
舉例說:在這種標準下,日本Post Rock樂隊MONO的最好的作品都不適合在mp3機上播放。
來自《You Are There》的《Yearning》,全曲15+分鐘,為了凝造後半段的澎湃氣勢,光是序曲便長達7+分鐘。如果你正好乘搭特別嘈吵的地鐵港島線,你必須把音量調高才聽得清這段靜如深海的buildup,然而歌曲高潮爆發那一下,你卻肯定嚇破膽﹣﹣我聽幾多次都給嚇到。
《In Rainbows》十首全屬輕巧調子(連慢歌也不沉重),很有快刀斬亂麻的痛快感。旋律結構則如以往Radiohead作品的濃縮再現,不多花腦汁便把歌聽明,這也是另一種「快」。
快,讓人覺得輕。
此外,將網上流傳的音樂會bootleg片段和《In Rainbows》的同一首歌比較一下, 你會發覺Thom York在大部份歌曲的錄音室新版本中都早了開口。換個說法:歌曲引子縮短了。
以往Radiohead作品甚少採用fade out手法完結,這次也不例外,而且完得更乾脆。除了《Reckoner》,幾乎全部手起刀落話完就完﹣﹣即使《Reckoner》的fade out也僅用了10+秒。(那是針對像我一樣聽iPod時每到歌曲開始fade out便會按“FF鍵”的人吧?)
這兩下小小的把戲令歌曲減磅。
(071026.03)
「虛擬」第二定律是「模仿」。
(Virtual Reality=現實世界的仿擬)
《In Rainbows》中的Radiohead是“Vintage” Radiohead:不再鑽研新奇音效、沒有令人呼吸困難的陰鬱沉重,Radiohead「掌握輕盈的奧秘」,敏捷地躍過彩虹。《In Rainbows》沒有創造全新的Radiohead,只有改良(改成「適合在mp3機上播放的Radiohead」),只有濃縮了的Radiohead元素,這也是Radiohead的一種「自我模仿」。
你可以用「輕」﹣﹣當然也可以用負面的「熟口熟面」來形容,不過這是「 製作適合在mp3機上播放的Radiohead歌曲」的唯一結果。
《In Rainbows》應該被當成「第一張可以用iPod聽的Radiohead作品」來對待。
(071026.04)
如果能知道《In Rainbows》的實際銷售數據,「樂迷的忠誠與道德」將是另一個有趣的話題。
訂閱:
發佈留言 (Atom)
私事
- post-monitor
- 平行宇宙內
- 20世紀少年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