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助聽器] 一份不存在的雙週刊 /關於音樂, 電影, 閱讀, 失去的人和物, 時光旅行...如此種種/

3

27.9.07

Home-taping days


(070924.01)

看到Thurston Moore編輯的《Mix Tape》,我想起:

我還在聽卡式錄音帶。
除了因為發霉而被逼棄掉的外,還剩下好幾十餅,閒時拿來聽。由直立猿人到巴哈,Throbbing Gristle到中森明菜,Harold Budd到Prince。但我最寶貝的是那些別人為我錄的卡式帶。這些錄音帶紀錄的不只音樂,而且留下了他們的一番心意:他們覺得有些歌「我應該聽/應該啱我聽」。我每次聽這些錄音帶便會想念這些曾經無私地(我從未為這些人帶來過什麼利益)對我好的人。

1. 我自己錄的YMO精選, 唱片是向中學同學倪偉光借的。他的哥哥那時在日本留學,還娶了個日本女孩(我們全部人都好羨慕),有時會替我買Japan的日本限定版唱片。他去武道館看Kraftwerk時還偷偷錄了音,成為我們當時很珍貴的自製bootleg帶。我想倪偉光一定也為這個哥哥很感自豪。去年老友聚餐,我問起他哥哥,他說「已經唔喺度」了。

2 /3. “Getting some fun out of life” 黎堅惠錄給我的老爵士,有她在大學宿舍天才表演時唱的《Someone to watch over me》和彈的Tom Waits。那餅Gershwin+Stravinsky是Katia & Marielle Labeque的唱片錄音。我記得在文化中心上層看她們演出,兩姊妹眉飛色舞彈到跳起掃琴,黎堅惠也開心到呱呱叫成個彈起。我一面忌憚旁人目光(黎堅惠好嘈)一面擔心她會跌落樓下。

4. 黃嘉豪錄的Nico精選。那時候我是他的《濃雨會》會員,在他北角的會址那裡我見識到Teenage Jesus & the Jerks那張美艷絕倫的粉紅膠唱片,也迷上Lydia Lunch,寫了十八張原稿紙投給《搖擺雙週刊》,走上莫名其妙的路。回頭說Nico,我聽過她唱的《“Heroes”》才再聽Bowie的原唱版。我第一次見到J,便跟她打賭Nico某首歌是來自哪張碟之類(那時我對於Nico是十拿九穩的),結果蠃了一頓波士頓牛扒餐。及其他。

5. New Order 95年來港在Canton Disco演出的bootleg錄音。那一晚我以「大會指定攝影師」身份拿著攝影機走來走去。照片拍得一塌胡塗,但我永遠擁有「New Order音樂會工作人員」的美好錯覺。我反而完全忘記了他們一開場便玩Joy Division的《Love will tear us apart》(Gillian Gilbert名符其實「一開始」便彈錯!),唱完還向經理人Rob Gretton說生日快樂。

6. 「聖人」Alan Chan錄的德國電子音樂雜錦。那時候Alan Chan跟我說完人生哲理便會帶我去中環window-shopping,我用盡整個月人工買下我的第一件外國名牌:Polo Ralph Lauren的美國消防員款鐵扣牛仔褸(半價清貨$500只有大碼)。Patrick Vian 、Deutsche Wertarbeit、Adelbert von Deyen、 Wolfgang Reichmann這些昔日的前衛今天聽來有如輕音樂,但仍然令我的血液竄動﹣﹣我仍會告訴人「我聽電子嘢大嘅」。

7. Robert Fripp和Brian Eno的著名bootleg碟《Air Structures》(黃嘉豪錄給我的),光是碟名已好有型,可見那時候即使非法盜錄的也是有心人。我今時今日聽Brian Eno的Ambient系列還是聽得很過癮。英國《Future Music》月刊年前搞了個Eno專訪,說到Jon Hassell、Michael Brooks、Bill Laswell等人有陣子成了David Sylvian等人的“rent-an-ambient”樂團,笑得我﹣﹣如果那時候我寫得這麼抵死多好!

8. 倪偉光錄給我的Police香港演出bootleg錄音。時間是1980年2月27日,地點是Today’s World Disco。我記得,因為我把資料都寫下來,我還為這餅帶改了個名字:《Hong Kong Royal Police》……呃,以一個中學生來說算是有諗頭吧。

沒有留言:

私事

平行宇宙內
20世紀少年

and just for a second i thought i remembered you